乳制品行業分析框架
2022年二季度乳制品受疫情影響,部分區域物流配送會比較困難,休閑消費、送禮的場景缺失,液奶龍頭造成了壓力。三季度,隨著疫情影響減弱,中秋訂貨會,雙節訂貨會開展,產品整體動銷在提升。目前渠道庫存天數處于比較良性的區間,環比二季度改善,行業競爭目前也處于理性狀態。
長期來看整個乳制品行業競爭趨緩,隨著乳企的盈利修復、行業提升,頭部企業的機遇大于挑戰。
當前乳企投資關注重點:
1.常溫白奶的剛需屬性更強,關注未來品類構升級的機會。
2.關注發展勢頭比較強勁的奶酪、低溫奶和具備國產替代邏輯的嬰配粉。
一、乳制品行業量價提升的空間探討
2021年整個行業規模6000多億,增速放緩進入成熟期,未來乳業到底還有沒有增長空間?
拆分量價來看,其實整個行業的量和價還是有提升空間的。
我國乳制品消費量增長的空間。從總量上來看,中國的乳制品人均消費量是提升的,2006年只有10千克,2021年20千克左右,翻了一倍;橫向對比來看,和飲食習慣差不多的日本比較,日本的人均乳制品消費量35千克左右,所以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還有提升空間。但各級城市的發展程度都是不一樣,乳制品的消費也呈現出了一種分級的現象。一二線城市乳制品的消費量已經接近了發達國家的水平,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人均乳制品的消費量還是比較低的,像農村只有7千克左右,城市也只有17千克左右。如果從滲透率來看,一二線城市液奶的滲透率已經很高—高于90%,二三線城市大概70%,農村只有20%,未來下沉市場還是會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。
我國的奶制品消費價值量的提空間。從價格上來看,現在我們人均乳制品的消費金額50美元左右,是日本的1/3,我國的奶制品消費價值量提升也還有空間。
二、未來奶制品價值提升的四個路徑:
第一、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,乳制品的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,中高端產品的增速會領先于行業水平。
第二、經典和安慕希等高單價高端乳制品在送禮之外自飲領域的增長。
第三、隨著乳制品企業不斷進行渠道下沉,低線城市居民也可以買到更多種類的乳制品,從而提升乳制品消費金額。
第四、從中國乳制品的消費結構上來看,目前飲用奶是占60%左右,酸奶和奶酪占比相對來較少,美國,日本之前也是經歷過乳制品結構升級的階段,最后才形成液奶占比相對比較低的消費結構。日本現在飲用奶占比31%左右,只有中國的一半,美國的飲用奶占比也只有27%左右,國內乳制品消費結構還在一個比較初期階段。現在奶酪的消費就處于消費者教育階段。隨著社會對乳制品認知度提升,整個乳制品消費結構會有提升。
三、乳制品的細分品類發展階段和投資關注重點
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來分的話,乳制品大概可以分成四類:
第一是衰退期的品類:風味奶為主,15年以來風味奶都是負增長的。
第二是成熟期的品類,包括酸奶、嬰配粉以及常溫白奶。這些品類雖然已經處于成熟期了,但有升級的機會和國產替代的機會,比如國產品牌嬰配粉。
第三是成長期的品類,比如低溫鮮奶。
第四是導入期的品類:奶酪。奶酪行業這幾年發展的勢頭非常強勁,18年以來復合增速28%左右。未來奶酪如果繼續切入休閑零食和餐飲端,包括開發常溫奶酪來進行下沉,行業滲透、發展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。
行業發展階段的不同,乳企投資的思路也不相同。
行業導入期主是看行業的未來空間;成長期主要是看增速;成熟期主要是看競爭格局;衰退期主要是看轉型升級。
四、常溫奶、低溫奶,哪一個是未來的發展方向?
低溫奶2021年增速16%左右快于常溫液奶,但是低溫奶體量比較小,現在只有400多億。如果從空間來看,中國人均鮮奶的消費量只有1.9千克,日本差不多是中國的八到九倍,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,但過程會比較漫長,而且產業本身的發展也受到很多限制。
限制低溫奶發展的四個因素:
一是奶源。低溫奶采用的是巴氏殺菌技術,產品只有5到15天的保質期,所以對原奶的品質會要求比較高。低溫奶的奶源地通常是會比較靠近加工基地和消費地,但是我國主要的牧場都是在北方區域,而低溫奶的主要消費區域是在南方,所以上游奶源資源分布不均勻會限制低溫奶的發展。
二運輸半徑。低溫奶需要冷鏈運輸,運輸半徑只有100到150公里,這也會限制低溫奶的發展。
三傳統熱食文化。中國的飲食習慣還是以熱食為主,常溫奶相對來講更加符合中國熱食的飲食文化習慣。
四是渠道。低溫奶的渠道,比如像送奶入戶這樣的渠道,封閉性較強,也會限制低溫奶的快速擴張。
整體來看,低溫奶因為地理范圍的限制,所以消費者會更加青睞于選擇當地的低溫奶的品牌,低溫奶運營模式是高周轉低庫存,如果消費頻次跟粘性比較低,運輸成本就沒有經濟性,損耗會比較高,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,總之,低溫奶發展在中國不具備快速擴張的基礎。
相較而言,常溫奶保質期更長,運輸半徑更大,更容易進行渠道下沉,更容易實現規模經濟。九十年代在利樂包興起的時候,蒙牛就是靠著常溫奶沖了出來。光明堅守低溫慢慢拉開了差距。
綜合判斷,國內現階段的發展還會以常溫為主,低溫的發展可能會需要一個更長的時間。
五、行業競爭格局和競爭要素分析
常溫奶現在是一個比較穩定的雙寡頭格局;低溫奶則是區域割據的格局。
根據規模和經營范圍,乳企可以分成三類:第一種就是全國性的乳企,比如伊利、蒙牛,基本上銷售網點已經遍布全國了,品牌力非常強。第二種是區域性乳企,比如光明和新乳業在駐地區域有比較高的市占率。第三是地方性乳企,基本上是在省內及周邊地區經營。
影響液奶行業競爭力度以及競爭格局的因素是什么?
影響乳制品行業競爭格局跟競爭力度的因素重點有二:
1.上游原奶價格。上游原奶的價格占了乳制品成本60%,乳制品奶企業會跟上游奶源基地綁定,維護跟上游牧場的關系,需要有一定的采購量,導致整個上游原奶的價格跟行業的競爭情況息息相關,因為要保持一定的采購量,當原奶供過于求的時候,就需要消耗多余的原奶,消耗方式就是采用產品的促銷。在行業發展早期,擁有上游奶源的企業常常會壓低價格搶占市場。
2.產品品牌多,同質化程度高,消費品的屬性強,價格敏感。市場費用投放和促銷常常會影響乳企短期市場份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