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去Woolworths買過奶粉的小伙伴可能都注意到了一個事兒:
澳洲一些超市開始實行史上最嚴的奶粉限購政策啦!
原先是每人限購4罐,現(xiàn)在直接減半,每人最多只能買2罐!這不是叫我的孩子半夜戒奶嗎九游娛樂?
超市的奶粉貨架前已經(jīng)貼出了通知,還貼了大量中文版!
其實貨架都空的不行,貼不貼的已經(jīng)沒差別。
今天去Big W,發(fā)現(xiàn)也貼滿了限購兩罐的新標識,特別針對的是備受歡迎的A2。
以及愛他美!
這兩種牌子小微很長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見到過除1段以外的奶粉出現(xiàn)在貨架上……其他品牌貨源還是比較充足。
最近這幾年,大家一路見證著澳洲奶粉限購令越收越緊,就在2015年,超市還限購8罐。
從2015年年底開始一路收緊,同期中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,澳洲奶牛的確是胸前一緊啊,隨后超市限購令就收縮到4罐,甚至不知是無心還是故意,中文版已經(jīng)降到2罐!
到如今,澳洲又一次動真格,大幅收緊奶粉限購!而且限購令的時間期限都不知道有多長!
據(jù)前方的小伙伴們說,這次超市不僅是限購2罐,有的還給奶粉上了鎖!照這趨勢發(fā)展下去,以后買個奶粉是不是還得出示證件才行?
更有甚者,超市為了限購還把奶粉蓋藏起來了,結完賬之后再給你2個蓋子...這樣的話你想多買幾罐也不行了,沒有蓋兒...九游娛樂
也不知道這樣的招數(shù)是誰想出來的,真的是絕了...
據(jù)澳媒報道說,Woolworths是從上周開始實行限購2罐的政策的,Big W同樣限購2罐。
不過Coles目前暫時還維持原來限購4罐的政策不變。
澳媒還說,這樣的政策主要是為了防止有人大批購買奶粉,然后轉(zhuǎn)手賣到中國,說白了,就是防代購唄。
說華人代購因為瘋狂搶購奶粉而登上澳媒的頭條異常地頻繁。
最近一次是今年10月18日,墨爾本一位媽媽在網(wǎng)上發(fā)出一段視頻,稱十幾個亞洲人一大早就在超市排隊,還沒等理貨員把奶粉放到貨架上,就爭先恐后地把奶粉放到了自己的購物籃中。
還有一次是9月14日,墨爾本Glen Waverley的一位居民Jake Thomas在網(wǎng)上發(fā)了一段類似的視頻。
還有一次同樣是9月,澳媒突襲華人代購位于悉尼一個工業(yè)區(qū)的倉庫,曝光他們囤積成噸的本地奶粉。
再有一次是今年8月,澳洲一檔電視節(jié)目《A Current Affair》還特地跟拍了墨爾本一家中國代購,并把一家三代人辛勤搬奶粉的情形全都給拍了下來。
同是今年7月,阿德萊德的代購也被人拍到把從超市采購的整整4箱奶粉放進車里搬回家。
類似的新聞還有很多...
每一次這樣的新聞或視頻被曝光之后,無一例外的都會引發(fā)澳洲當?shù)厝藦娏业牟粷M和抗議。
“海關必須阻止他們。情況已經(jīng)失控了。”
“這種情況到處都有!我經(jīng)常買不到奶粉,兩周前,我在Safeway的一家店看到有個人一下子買了9罐嬰兒奶粉,結賬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阻止他!他什么都沒買,只買了奶粉!”
“我之前拍到了一個中國男人的小推車里頭全是嬰兒奶粉,但明明店里限購3罐啊。所以事實就是他們買了奶粉之后,運到海外,售出再賺取利潤。這也太煩人了!真正需要奶粉的人反而買不到奶粉因為所有奶粉都被買走了。”
據(jù)報道,整個澳大利亞1/4的奶粉都被專業(yè)買手賣到了中國,因此嚴重導致澳洲超市頻頻出現(xiàn)奶粉斷貨的現(xiàn)象。
為此,新州公平交易廳長Matt Kean前不久都出來發(fā)話了,稱要采取措施,阻止嬰兒奶粉被掠奪銷往澳洲境外,確保澳洲本地的寶媽能夠以合理價格買到奶粉。
這一次限購2罐的政策不知道是不是政府干預的結果。
其實,早在2015年,由于奶粉短缺,Coles就曾經(jīng)收緊限購政策,將每人每次限購4罐改為2罐,包括所有奶粉品牌。后來這項政策稍有松動,又變成了4罐。
所以這一次重新限購2罐的政策可以說是自2015年以來史上最嚴的“奶粉限購令”了!
消息一出,真代購們表示很受傷!要湊夠一箱6罐奶粉,這油錢都不夠補的!代購成本急速上漲啊!
有人認為:
“我真是太愛看到大家抱怨他們將奶粉大幅度抬價再轉(zhuǎn)售中國了。其實就和西方國家一樣啊!從第三世界購買了一切,再高價賣出,然后還在生產(chǎn)國征用廉價勞動力,把人當奴隸使。”
是啊,有需求在,自然就會有供應買賣啊!也不見得誰就比誰高尚了。
況且做代購也不容易啊。澳洲限購,國內(nèi)海關嚴查,平時服務客戶,空閑時忙著采購,掙這點錢一點都不輕松好嗎?!
Sunshine:“你們都不明白我一個弱女子在寒風冰雪中提著6罐奶粉的艱辛啊!還要提著去坐公交再去郵局,有時候還要買兩三家才可以買到6罐啊!”
NLB:“俺們出國的孩子容易么!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;拼得了家具拆得了書房;白天斗智斗勇教授,晚上忙里忙外作業(yè);還得頂著銀行卡余額的壓力,肩負起代購使命,都是一句你先墊上,回國給你人民幣。你TM沒聽過匯率差這個東西嗎?!”

其實說來說去,大家都是為了各自的生活。單純地強制限購似乎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如今這樣的局面再惡化下去也是兩敗俱傷,如何尋求一個雙贏之道才是長久之計……